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皎皎 po全文阅读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8节

      只要朱棣不造反,只要他不倒向朱棣,自己不介意人尽其用!
    李景隆接受了朱允炆的秘旨,满心欢喜地离开了皇宫。
    李增枝说的没错,这是自己的机会!
    一个名垂千古的机会!
    一个让自己超越父亲李文忠的机会!
    燕王的盘算?
    去他的。
    老子现在想要做的,是帝国一等一的大事。
    至于燕王,最好是老老实实待在北京,若是耽误了自己扬名立万,耽误了李家名传千古,那你就是我李景隆的敌人!
    立场,往往看一个人站在哪个位置。
    而站在哪里,是可以改变的。
    朱允炆不确定是不是可以改变李景隆,不过没有关系,他已经不是威胁了,至少一年内,他都需要待在广州,没有办法暗中与朱棣联系。
    这便够了。
    至于大明水师,李景隆负责的,不过是备份方案罢了。
    成了,自然可喜。
    不成,也无妨。
    因为真正的大明水师舰队,已经在南京定淮门外的龙江船厂秘密启动,而直接负责人,便是朱允炆本人。
    第二十一章 四叔,给你要个人
    翌日一早,李景隆、李增枝、徐增寿等人,在校场点了三千兵马。
    朱允炆率一干亲王、大臣亲自送行,并发表了“永靖南海,护我山海”的激情演说,听得朱棣、宁王、徐辉祖等人都热血沸腾起来。
    众人原以为李景隆会垂头丧气,消极对抗,毕竟所去的地方可是广州。路途遥遥不说,那地还落后,远不及京师繁华,去那里打仗,和发配真没多少区别。
    可谁也没想到,李景隆竟意气风发,威武豪迈,毫无埋怨与颓废之色,撂下“不平海匪不复还”的誓言,叮嘱皇上“吃好睡好玩好”,安心等待自己的“捷报”,然后大笑着带人冲出了正阳门。
    徐辉祖不明所以,看了一眼朱允炆,又将目光移开。
    对于徐增寿加入南征队伍之中,朱允炆的解释是,让徐增寿代替自己监督李景隆,一旦李景隆有所不当之举,可秘密上奏。
    徐辉祖对于这个解释并不完全认可,皇上摆明了是将与燕王有关的勋贵调离京师,削弱燕王的力量。
    既然皇上不明说,徐辉祖也不敢问。
    毕竟,自己是徐增寿的大哥,皇上认为徐增寿是朱棣的人,那又如何看自己?
    接下来数日,朱允炆将目光专注在了新军之策上,亲自参与到了新军训练与相关政策的落实之中,徐辉祖、铁铉、解缙等人不断参与其中,完善着新军政策与训练之法。
    八月四日,朱允炆升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宋晟为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因其镇守西凉有功,封平羌将军,着令其参与新军训练。
    五日,封辽东总兵官杨文东远侯,镇守辽东;
    六日,调济阳卫指挥佥事徐忠入贵,进入贵州,统镇土司。
    七日,调北直隶都督佥事陈亨至福建,驻扎沿海。
    ……
    接连数日,朱允炆不是任命,便是调离了一批武将,而仔细观察地图的话,则会发现,这些人不是冲着朱棣去的,便是因为朱棣走的。
    趁着朱棣还在京师,朱允炆布置了一张大网,从辽东到大同,从漠南到山东,从北平府到山海关、开平,共四十万大军,彻底封住了北平。
    朱允炆一系列的调动,自然没有逃过朱棣的耳目,但朱棣却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朱允炆一次次动作,将一批厉害人物插入自己的心腹之地。
    朱棣清楚,朱允炆并没有采取行动,他在等待,等待自己,彻底臣服!
    可朱棣,不想就如此放弃!
    热孝终于过了。
    朱允炆一手抓新军,推动强军改革,一手抓民生,平反洪武时期的冤狱,该抚恤的抚恤,该召回的召回,并削减了广西、贵州等地赋税。
    即赢得了民心,又缓解了帝国矛盾,维持了相对平稳的局势。
    让朝堂有些意外的是,朱允炆自始至终都没有动削藩的念头,甚至提都没提,只是时不时召一些藩王入宫,谈谈家常,颇为亲密。
    倒是朱棣,一直呆在燕王府,很少外出。
    这一日,朱棣正在府中看兵法,突然听闻门外丘福高声喊道:“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陡然一惊,朱允炆竟亲自到了燕王府?
    “起来吧。”
    朱允炆一身常服,身后跟着双喜、刘长阁与徐辉祖三人。
    朱棣连忙打开门,看着一脸和煦的朱允炆,便想要行大礼,却被朱允炆上前搀了起来,说道:“四叔,朕今日来只是家人,非为帝王。”
    “好,好,好。”
    朱棣连说了三声好,侧身请到:“皇上请上座,丘福,上茶。”
    朱允炆抬脚进了书房,走到桌案旁,拿起了《孙子兵法》,轻轻读道:“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朕听闻四叔用兵,便极善用势。”
    朱棣听闻,暗暗心惊,连忙说道:“哪里,臣不过是执行太祖谋略罢了。”
    朱允炆微微摇头,说道:“洪武二十三年,四叔率军出长城古北口,得知乃儿不花等屯驻迤都,恰逢天降大雪,四叔不辞辛苦,乘雪而动,直捣其营,攻其不备,便如这转圆石于千仞之山。”
    “可四叔并没有骤然出击,击杀乃儿不花,而是选择不战屈人之兵,迫使乃儿不花投降。不费一兵一卒,便悉收其部落数万人、马驼牛羊数十万头,可谓是大胜而归。”
    “朕不止一次地想过,四叔如此善兵法,若是哪日我们叔侄相对,朕会不会——不是叔叔一回之将。”
    朱棣悚然,魂都快要惊飞了。
    皇上这样的话都能说出来,不是直接点名自己要造反,他日战场相见吗?
    “臣万死不敢与皇上为敌!”
    朱棣不得不低头表态,连忙说道:“臣封燕王,镇守北平府,乃是太祖之意,只为拱卫大明北方疆界,不敢有任何私心,更不敢与皇上为敌。若皇上不收回此话,臣今日便自裁于此!”
    朱允炆认真地看着有些颤抖的朱棣,沉默了下,哈哈笑了起来,说道:“四叔,朕不过只是打个比喻,畅想而已,又非言四叔有二心,何须如此惊慌。”
    朱棣冷汗直冒。
    丫的,你都说出来了,还让我不惊慌?
    哪里有你这么直接的。
    我的小心脏啊!
    “好吧,朕收回了。”
    朱允炆见朱棣真的在恐惧,便出口说道。
    就在朱棣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朱允炆突然严肃起来,问道:“四叔,你真心待朕吗?”
    “天地可昭!”
    朱棣连忙说道。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对朱棣说道:“那朕想给四叔要几个人,不知道可以吗?”
    朱棣眼眸微微一眯,心中不安地问道:“不知皇上想要什么人?”
    朱允炆淡然一笑,说道:“太后一心向佛,朕听闻庆寿寺有一位道衍和尚,精通佛理,想将他请至京师,不知四叔,应不应允?”
    朱棣震惊地看着朱允炆。
    道衍乃是自己的心腹智囊,很多重要决策中,都有着道衍的影子。
    若是朱允炆将道衍要走,那自己将会寸步难行,日后想要找个人商议大事,都找不到合适的人!
    这一招,釜底抽薪!
    太过狠毒!
    可最让朱棣不安的是,朱允炆这话隐藏的意思!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认为佛教“阴翊王度”、“暗助王纲”,于是设置了“善世院”,负责天下僧尼管理。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取消善世院,设僧录司、道录司,其中僧录司是管理全国僧侣的最高机构,是中央管辖僧官的机构。
    府设僧纲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
    僧司衙门设置在地方寺院中。
    道衍也是僧人,也是僧录司管辖的人,说到底,是中央管辖的人,只要朱允炆一句话,僧录司便需要将道衍乖乖调入京师。
    可朱允炆在给自己要人!
    还问自己应不应允!
    这隐藏的意思是什么?
    朱棣很明白,朱允炆是在说:
    朱棣啊,我知道道衍是你的人,我现在想要用道衍,你给我,还是不给我?
    到了这个时候,朱棣感觉浑身冰冷起来,朱允炆知道的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多!
    他在一步步剪除自己的核心力量!
    可自己,什么办法都没有!
    朱棣有些颤抖地说道:“庆寿寺乃归僧录司管辖,皇上若需要,尽管调用,无须过问臣下吧。”
    朱允炆满意地点了点头,回头对双喜说道:“燕王没有意见,那便传朕口谕,让僧录司通知庆寿寺,命道衍入宫,为太后念经祈福,派人去接,不得迁延,不得有任何意外。”
    双喜答应一声,匆匆离去。
    朱棣的心都在颤抖。
    没了道衍,便如断了一臂!
    自己纵是举事,恐怕也会寸步难行,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