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快穿)插足者

第九百八十章 如此厚颜无耻

      在场的朝臣中,有人曾经经历过当年南京觐见之事,也有其他人未有见过清廷的正式使臣觐见。但无论是谁,当见到萧永藻和查慎行两人以如此大礼郑重其事地向大明天子叩首的时候,心中都是一阵喜悦,更有人恨不能当即放声大笑起来。
    这一跪一叩,代表着满清终究在大明面前承认了其失败,并以臣子视大明为主。此时此刻,就连高坐在宝座上的朱怡成心中也是一阵感慨,想到百年前大明江山风雨飘摇,满清铁骑入关屠杀汉人,颁发剃发令,去大明子民之服,易其衣冠,奴役天下子民,更在百年之中大兴文字狱,以扼杀天下汉人之千年传统,毁汉人之根基,意图让天下人都当满清的奴才。
    这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屈辱,更是中华文明最为黑暗的时刻。如果不是朱怡成的起兵,从而改变了这一切,那么按照历史的惯性,等到1840年后,华夏大地还要再承受一次长达百年的浩劫。
    但现在,这一切终于全都改变了,随着大明的兴起,工商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现在的大明风气越来越开化,并且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进取。只要继续下去,大明必然依旧是这世界最为强大和最为先进的国家,再也不会有原来历史中那些屈辱,也不会有那笼罩在汉民族头上的那层黑云。
    朱怡成静静看着伏在地上的那两人,心中涌起一股无比的自豪,他什么话都没说,等了一会儿后才作出了一个抬手的姿势,站在下处的小江子顿时用尖锐的声音喊了一声“起!”,萧永藻和查慎行两人这才从地上缓缓站起。
    起身后,萧永藻作为主使,先呈上了代表满清皇帝的“求降书”,其实对于满清这边来讲,这并非什么求降书,而是一份诏书。不过,大明这边却不这么认为,既然满清派使者前来称臣,并主动去其帝号,那么不是求降书又是如何?
    小江子上前接过求降书,随后当殿就宣读了起来,这份东西满清那边是用了心的,其中言词恳切,用句谨慎,洋洋洒洒千语,先是讲了满清当年作为前明镇守辽东的历史,并由此声称满清原本就是前明之臣,后因前明朝中奸臣作乱,导致蒙蔽天子,努尔哈赤为报其祖、父之仇这才起兵,但其用意并非是造反,而只是想借此让大明给一个公道而已。
    接着,又讲到了崇祯时期,皇太极几次上书称臣,同样因为当时朝中奸臣阻拦导致未成,之后因为李自诚等反贼起兵,最终导致毅宗皇帝在煤山殉国,当消息传来后,满清上下无不为之悲痛。
    之后,为了替崇祯报仇,满清这才出兵入关,从而打败了李自诚、张献忠等一干流贼。但那时候,由于崇祯后人不知去向,前明藩王相互争夺,各自为政,作为大明臣子,满清无奈只能暂为大明正统摄其天下,不仅是为了保全大明江山完整,更为了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其中,言语里还举出了不少例子,比如说当年多尔衮的入关决定,之后顺治皇帝入北京城后对于之前大明天子的祭祀,自然也少不了康熙所谓的拜祭明太祖之事和所谓的立碑故事。
    对于这些,朱怡成听得是嗤之以鼻,满清分明就是朝着自己脸上贴金,把自己粉饰的一副前明忠臣的样子,但对于所犯下的之事却撇的一干二净。
    不过朱怡成也沉得住气,他并没制止,只是继续静静听着,他倒要听听满清还会说些什么。
    接下来,又提到了当年江南起义之事,文中说道,江南起义,乃白莲妖教祸乱天下,满清作为替前明守天下基业,自然不能坐视白莲如此为祸。而那时候,朱怡成虽然自称大明监国,因为当年袁奇之事,清帝康熙受臣子蒙蔽,再加上担心民间有人假冒前明后人正统,这才发兵平叛。
    之后,朱怡成的身份得到了证实,满清才明白自己做错了事,可那时候已经晚了,大错已成,康熙帝为此忧心忡忡,最终不治而终。建兴皇帝继位后,原本想纠正错误,可因为朝中动荡,作为新帝只能先平定内部,等时机成熟后再联络大明。
    而如今,一切时机已经成熟,那些反对的奸臣已都被铲除,故建兴皇帝特意派使者前来大明,以表起心迹,自愿去其帝位,世代称臣,为大明固守边疆,以尽其忠……。
    当最后一句话从小江子的嘴里悠悠而出后,整个大殿都一片肃静,朱怡成一副似笑非笑的样子望着殿下的萧永藻和查慎行,而满朝文武同样一副古怪的表情,一个个像看外星人一般看着这两位使臣,甚至有人嘴角忍不住微微抽动。
    片刻,不知是谁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很快其他人也都大笑了起来,尤其是几个将领更是笑得大声,甚至笑的前赴后仰,就连平日沉稳的廖焕之、董大山等人都哭笑不得地连连摇头。
    “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终于,一个科道官站了出来,不客气地指着萧永藻和查慎行的鼻子就骂道:“从未听闻如此厚颜无耻之言!依此书所写,难道满清入关竟是应我大明之邀以替天下谋福不成?如此说来,满清窃取天下非但无错,反而有功?”
    “我朝并不邀功,只是就事论事罢了,当年入关乃受山海关总兵之邀,为崇祯先帝报仇,这总是事实吧?至于其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萧永藻平静地回道。
    “那我问你!”科道官顿时大怒,厉声喝斥道:“其他的暂且不论,仅先皇考其皇族之死又如何说?难道这也能解释?”
    听到这句话,萧永藻索性闭上了眼,缓缓道:“自然是当年康熙爷受人蒙蔽所犯下之大错,毕竟当年康熙爷曾经下旨天下,求寻前明后人,以用天下供养,但世人贪图富贵,冒认者不计其数。之前之事,朝中以为也是如此,臣子未仔细核查上报,康熙爷大怒之下这才遭人所骗,做下如此错事来。之后,终究真相大白,康熙爷是痛心疾首,夜不能眠,每日为之后悔不已,也正是如此,这才有后来的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