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快穿)插足者

第175节

      等等,蜀汉是什么?
    霍善又小声给他嘀嘀咕咕,说是东汉末年分三国,曹魏占了中原,孙吴占了江东,刘皇叔只能跑进蜀中躲着谋求发展。
    因为刘皇叔的根基是蜀地,所以大伙就把它称为蜀汉了。
    说起来建立东汉的刘秀和建立蜀汉的刘皇叔据说都是推恩令受害者,两人祖上都是皇室成员,结果被推恩令一代代地削下来,他们起兵时基本已经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不过若非他们只剩这么一层若有似无的身份,哪里能顺利苟到壮大起来?恐怕一开始就被人给剁了。
    只能说,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霍去病听霍善讲到后世的风云变幻,心情也变得跟诸葛亮一样复杂。
    即使知道了两三百年后发生的事,他们其实也做不了什么,毕竟谁都保证不了接下来皇室出的全是明君、朝中出的也全是贤臣良将。
    别说两三百年了,就算是现在他们可能也左右不了刘彻想干啥。
    霍去病让霍善不要再多提,外面人多眼杂,万一有耳力过人的家伙听见了难免会生出不必要的事端。
    霍善乖乖闭了嘴,做出“我特别能保守秘密”的认真表情。
    霍去病:“……”
    算了,旁人听见了估计也听不懂。
    霍去病抱着霍善去与诸葛亮说话。
    诸葛亮也平复好了心情,不卑不亢地上前向霍去病见礼。
    霍去病道:“这些天辛苦先生了。”
    自己孩子自己知道,霍善这娃儿经常冒出些新鲜想法来,可是因为年纪小的关系实践能力基本没有,全都是找身边人帮他筹备。
    估计这几天诸葛亮没少被他找。
    诸葛亮这段时间确实没少被霍善找,作为一个做事特别讲规划、习惯走一步看百步的人,诸葛亮一开始也有点头疼。
    不过他觉得只要大方向没出问题,中途插入点别的安排也不影响,所以还是坚强地一边给江夏郡打框架一边聆听霍善的新需求。
    有时候霍善突然冒出来的主意连诸葛亮都觉得挺不错。
    别人家的孩子真是……越看越觉得聪明可爱。
    想想要是他们少主刘禅能更让人放心一些,诸葛亮觉得自己都不会那么急切地频繁北伐。主弱臣老,叫诸葛亮如何能不心急!
    诸葛亮笑道:“府君聪明/慧黠,亮岂会辛苦。”
    霍去病听诸葛亮夸自家儿子,对诸葛亮自然添了几分好感。
    霍善就更不掩藏了,得了夸奖后小尾巴只差没往天上翘去,一个劲点着小脑袋说道:“就是,就是。”
    他从来不让人太辛苦的,每次看他们忙太久了都会去给他们送吃送喝,或者邀请他们来上一套华佗养生操。
    谁会把勤勤恳恳帮自己干活的人累到呢!
    远在长安、逮着人才就往死里用(确实大部分都用死了)的刘彻冷不丁打了个喷嚏。
    刘彻略一沉思,对旁边伺候的人吩咐道:“去给我倒碗长生酒来。”
    所谓的长生酒,就是刘彻从庄子那边顺来的酒。他觉得李长生此人酿酒必然用了独家秘法,明明只是寻常农家米酒,喝起来却总能让人神清气爽。
    别人酿出来的酒哪怕色泽十分相近,喝着也没有这种效果。
    刘彻惬意地喝了碗米酒,只觉刚才那种快要得风寒的感觉没了。
    嗯,这必然是长生酒无疑!
    既然搬出了长生酒来预防得病,刘彻便又想起了江夏郡那边的事。
    算算日子,霍善他们应该到地方了,他吩咐过底下的人要把江夏那边的书信快马加鞭送过来,是不是也该有消息了?
    刘彻正想着,就听有人来报说江夏那边的谢表到长安了。
    一般这种地方上的谢表都要走上十天半个月,但是有刘彻的命令在,负责传信的人那边都是以最快的方式往长安送,所以还不到十日,霍光他们代霍善拟写谢表就送了回来。
    刘彻知道这种谢表上头没什么有用的内容,直接把信使给宣了进来,询问江夏那边具体是怎么个情况。
    信使便把霍善初到西陵城那两天的事一五一十告诉刘彻。
    才刚到江夏,朝阳侯就请来位名叫诸葛亮的厉害隐士,听说朝阳侯唤他孔明先生。
    司马迁他们几位饱读诗书的郎官,与这位孔明先生接触过后竟都对他十分推崇,看起来确实能耐不小。
    朝阳侯似乎有将江夏郡务尽数交托给他的想法,自己则对一种叫做番薯的作物十分关心,亲自在太守府中种满了番薯。
    信使之所以知道得那么清楚,就是因为过去拿谢表的时候发现几个说得上话的人手头都沾满了泥巴,只能由底下的人进屋把谢表取出来给他!
    刘彻:?????
    想想长安城中那种满东陵瓜的医馆,刘彻沉默了。
    这孩子上次不是还特别羡慕别人有漂亮大园子吗?
    怎么不管住到哪都要拔光园子里的花花草草给种满吃的?
    第152章
    霍去病这次来西陵城也是有正事的, 他想让李时珍去看看士兵发现的几处云梦泽疫病高发地,给出点相对有效的防疫意见。
    霍善听后马上说道:“我也去,我也去。”
    霍去病道:“你刚到任地,怎么能擅离职守?”
    霍善道:“我听说郡中军务也归我管的, 我得去看看。而且爹你发现的这些地方不都归江夏郡管辖的吗?”
    霍去病听他讲得有理有据, 便没再拒绝。他也想多跟自家娃相处相处。
    诸葛亮提出想跟去看看。
    他想瞧瞧大汉强盛时期的兵力。
    霍去病知晓诸葛亮是医馆的特殊“患者”,并没有拒绝诸葛亮的要求。
    一行人当天便赶赴云梦泽驻军处。
    正式的水上训练还未开始, 士兵们基本被安排着就地筑屋、屯田、造船, 人人都忙忙碌碌地看着自己的活。
    霍去病带着人回营不久, 一个年轻小将便寻了过来,与霍去病汇报今日营中诸事。
    这人瞧着虽然挺年轻, 做起事来却极有章法, 听得在旁边坐着的诸葛亮颇为赞许。等对方出去以后, 诸葛亮才询问道:“不知这是何人?”
    霍去病便给诸葛亮介绍了一番, 此人姓赵,名充国, 年方二十,但很能干, 他在上林苑给刘彻练兵时一眼便相中了, 留在身边准备重用。
    诸葛亮:“……”
    什么一眼就相中了,你们父子俩分明就是仗着自己知道得比别人多,有什么厉害人物都往自己身边扒拉吧?
    这赵充国,也是昭宣时期曾经在对外战争上战功赫赫的大汉名将啊!
    那时候能打的人可不多了。
    还得多亏了他屡次上书提议让士兵在河西诸郡屯田, 才让大汉在挺长一段时间内好好地守住了河西这条通往西域的通道。
    想到刚才沿途看见的连片军屯, 诸葛亮越发确定霍去病他们就是凭借先知先觉让人家赵充国早为大汉种田五十多年!
    这父子俩年纪都不大, 心怎么这么黑?
    霍去病并不觉得自己心黑,既然大汉南方地广人稀, 那么让士兵驻扎到哪种到哪有什么不好,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军粮压力。
    再有一点就是,那些已经开垦的农田是不能随便改变耕种性质的,一般而言每户要种多少粮食、多少桑麻,县衙都会一一安排下去,以免当地黔首私自改种经济作物弄得吃不上饭。
    毕竟本县真要出现大面积饿死冻死的情况,首先问责的就是当地官吏!
    霍善想要试种一些新作物,拿军屯新开垦的荒地来试是最适合的。
    赵充国真能把这事办好了,成就绝不会比霍善所说的那个“未来”差。
    这样一个年龄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将才,霍去病是真心想早些把他培养起来。
    一方面是确实爱惜这样一个人才,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倘若自己当真没能看着霍善长大,有这么个寿数绵长的名将帮着看顾一二也是好的。
    入夜后诸葛亮走出营帐,看着迎风飘扬的大汉军旗出神。
    霍去病见霍善睡下了,也走到外头单独会了会这位来自两三百年后的蜀汉丞相。
    诸葛亮见霍去病来了,叹息着与他感慨道:“某数次出师北伐,皆是耗空军粮无功而返,蜀中黔首其实多有怨言。军中这样好的面貌,某已经许久不曾见过了。”
    他们都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其实对于蜀中百姓而言他兴兵北伐何尝不是在穷兵黩武?他们本来安安稳稳地生活在蜀地,却一次次被他的决定卷入征伐之中。
    只是昔日携手并进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埋骨泉下,倘若连他都放弃北伐,又有什么人还记得他们共同的心愿?未能辅佐幼主克复中原,他有何面目去见先主?
    北伐无功,他连死都不敢死。
    霍去病平时是不多话的,见诸葛亮如此怅惘,才劝慰了一句:“凡事问心无愧即可,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他一向不太搭理旁人的评议,也不知道底下的人过得苦不苦,左右那不是他的长项,他只要把仗打好就可以了,赏罚抚恤之类的事朝廷自有安排。
    不过听闻诸葛亮是因为新帝年少而临危受命、从此必须得军政一把抓的能人,所以诸葛亮这是既要搞军事又要搞内政,两头都得他操心,面临的心理压力自然比单纯打仗要大得多。
    难怪要被弄来他家娃的医馆里休养。
    诸葛亮仰头看了会天象,笑着对霍去病说道:“明日天晴无雨,可以早些出去看看那几处有疫病的地方。”
    霍去病点头:“先生也早些安歇吧。”
    翌日一早,霍善精神抖擞地醒来。他昨晚去了趟随园,袁枚已经给他安排好义诊的地方了,不仅让他薅了好多宝箱,还给他送了样他心心念念挺久的作物。
    棉花!
    虽然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回来应该能薅回点西域那边的棉种,但商城这个棉花种子可是经过无数代人选育的,产量和适应性都有很大的改变。
    霍善看了看介绍,发现江夏一带适合四月栽种。
    从现在攒棉花种子到明年初夏适宜播种时,江夏郡就能种好多棉花了!只需每户种个一两亩,过个暖冬不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