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皎皎 po全文阅读 淫乱小镇

门阀之上 第70节

      元澈只是意味深长地和魏钰庭对视了一眼,无奈地笑了笑,看来这场祸患终究如陆昭所预言,将要波及四方了。
    第162章 民变
    刘庄劝阻屯粮, 于大义上而言,乃是在战前维持粮价稳定,但以民众角度而言, 却与剥削薄利无二。然而此时乃数月前发生,如今才酝酿出变故, 却也令人颇感蹊跷。如今熊应裘已死, 汉中王氏如果能对此结果有所认可,甘于与各家分利,局面必会大安, 然而来略阳的偏偏是王泽。
    不得不说,王泽是王氏子弟中, 唯一一个行事风格强悍暴戾之人。先前凉王事败,此人携大军逼临金城之下, 索要王韶蕴尸体,那份对生命的淡漠, 即便元澈未曾亲眼见到,也颇为齿寒。然而此人也算是门阀子弟中的一股清流, 时人不爱以兵事称才, 此人却从不任文职,时评虽然不堪,但耍起狠来, 旁人也要忌惮三分。
    事已至此,多说也是无益,元澈索性将议事停下, 只是仍不允众人走出衙署, 只遣刘庄和詹府的几名文员先去查看城内民变情况。
    “殿下,要不要派人去趟崇信县, 问问陆中书的意思?”如今略阳早已风声鹤唳,此次虽不像在吴国时,太子有虽是殒命的风险,但是一旦王泽有大动作,波及四周,以后即便能够平定,首要责任只怕还是自己。魏钰庭目前最怕的就是有人以此为要挟,继而撬动整个詹府,“依卑职看,王泽似要挑起刘庄,与陇右本土强争啊。”
    元澈此前并没有再收到过陆昭的信,他明白自己不在略阳这两个月,王泽已完成对各方的渗透,许多事情转达到自己这里时,大概是捏造未必,泄露却是必然。但此时他也看清了整件事情陆昭的手段。熊应裘之死虽是注定,但于陆家还是有着暗暗的关联,而前期她的隐忍,无疑让寒门和陇右世族自觉地替她顶掉了所有的风险。
    现下王泽强要中书之权,不惜窜动民众,摆明了是不想按着规矩玩。事情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以陆昭的个性怎么可能再置身事外,坐看云卷。在不能其乐融融,相忍为国的大环境下,只能催生出汉中与安定的争霸。而已经撕破脸的权力斗争,只有穷图匕现后的你死我活,毫无中立之地。
    一方被彻底清出牌桌,一方拿到大额利益,局势只会更加明朗,元澈自己这个中间人,倒没有什么不满。他只是担心陆昭的安危。
    “这时候派人出城,只怕会被有心之人加以利用。”元澈无奈笑了笑,“孤给了你两千宿卫,带着这些人,先试试看能不能和这些陇右世族讲讲道理。”
    现在讲个道理,都得带上拳头。
    不过尽管魏钰庭的能力足够,元澈仍不认为此事有什么好的结果。前期有凉王大敌当前,众人尚能精诚协作,眼下却是内斗。而政治利益问题,大多是宁与异乡客,不舍比邻人,如今要让汉中王氏忍让都是苦难,那么在法理与大义上有着绝对优势的陇右世族和陆家,又凭什么去忍让。
    时近傍晚,魏钰庭回到衙署,神色疲惫。今日一天,他奔走各方,见了不少陇右世族与略阳附近的乡民。刘庄有着杀弟之仇自然不愿放弃追究,而彭通等借题发挥,也表态了不愿让汉中介入中书。至于那些被撺掇的乡民,则想借此事扳倒刘庄,因此言语之间,竟将整个案件的走向如在旁直观一般,将所有嫌疑泼在了刘庄身上,更暗指陆昭从中操纵。
    元澈听到魏钰庭的汇报后,苦笑了两声,既然陇右已然如此,那么王泽与陆昭两方就更不用再提。
    “冯让,现下你替魏钰庭执掌武兴督卫一职,守住宿卫,务必要将略阳控制在手中。”元澈向冯让传达了命令,魏钰庭毕竟是文职,两千宿卫不仅关键时刻可能指挥不动,现下略阳城防在人事上是否到位,魏钰庭只怕也不能知,“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务必把王泽拖死在略阳。”
    陆昭与张牧初一行人向西奔袭,不出一个时辰便到了华亭县,此时华亭县乃由邓钧驻守。城门下,陆昭率先亮出节杖:“略阳将有大崩之势,还请邓将军出面镇压。”
    尽管手握节杖,但是中书并无领兵之责,两千精骑的编制行走在非自己治下的天水郡内,多少也有些吓人。这样的力量在如今各个方镇无皇权约束的时局下,实在不宜直接亮在人前。须得等如邓钧这样,出身太子嫡系,并且掌握天水郡内用兵权的人到达略阳,她才好有一个不突兀的场合用兵。
    邓钧速将陆昭请入城中,感叹道:“想不到略阳竟有如此险恶之事。早年汉中王氏尚讲君子之道,奉名仕之誉,没曾想如今竟败坏人伦,更行暗室之谋。”
    陆昭闻言却不免无语苦笑,政治斗争哪有什么君子之道,能够守住一道底线,已算是不易。前朝卫瓘计杀无辜的邓艾,不可谓不阴狠,但是卫家仍是京兆执政高门,后期还有着联姻琅琊王氏高门的名望。至于琅琊王氏,兄弟相弑,人伦败坏如斯,王导照样是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后世晚辈离婚郗公之后而尚公主,也没有想过什么名仕之誉。
    陆昭不予置评,只是担忧略阳境况:“战争日久,各地都是缺粮,如今寒冬已挨过,却逢战乱,饥馑尚可安忍,世庶矛盾却难以调和,想必这些民众的情绪早已近崩溃边缘。若被有心之人利用起来,百姓易被煽动,届时民乱爆发,时局会糜烂到何种程度,不可预料。若再有人借民众闹事,镇压流窜,大肆侵吞人口,日后行台建立,必将更为艰难。”
    邓钧点了点头,陆昭虽为世家,但如今也是在为自己这方作以考量,他倒是没有什么理由不去帮忙。“既如此,那末将便与中书速往。”
    略阳城内,王泽在衙署中闭目养神。尽管此处戒备森严,但因先前已对此处有所渗透,所以这些宿卫当中,也有不少是他的自己人。如今城外民众的叫嚣声,他在署衙内已经能依稀听到。面对这群极易被煽动的人,王泽也是留有后手。趁着涉事各方皆在略阳,从而引发这一场动乱乃是早已策划好的。无论熊应裘的结局如何,早晚都要付诸实施。
    这些流民自四面八方汇聚,旋即便有王氏子弟混入其中,引导这些人的情绪,将一群本无明确利益诉求的人打造成一个充满愤怒的发声团体。
    先前在襄武袭击车队化作山匪的那些流民军,已经被他赏以重金,只要时机合适,便可冲击这些民众,以扩大这场动乱。而略阳本地本就不适合大规模置兵,太子兵力虽众,但也分布各方,虽然能守住略阳,但对于这场动乱则完全无法处理。现下他又是带兵前来,切断内外联系,控制住两三天,也是完全没有问题。
    元澈与魏钰庭此时已经行至略阳城门上,略阳城门已然封锁,城门外竖起了竹栅,并有一卫戍卫维持着最基本的境界线。这些人已在此地聚集近两个时辰,其中不乏哀嚎大吼。被愤怒裹挟的民众,在嘈杂的声音中,情绪更加难以安定,聚在一起之后,许多言行早已偏离了本来的目的,开始如走向断崖一般崩溃。
    刘庄站在城上,面色惨白,汗如雨下,跪在元澈的身后,叩首道:“卑职治民无方,还请殿下责罚。”他很清楚,如果这场动乱无法再后续的一个时辰按压下去,那么自己可能要被杀掉,以平民愤了。
    元澈一手将刘庄扶起,道:“禁止民间屯粮,也有孤的意思在。若你有罪,孤也定当先行罪己,岂有舍弃下臣的道理。”
    刘庄闻言,泪眼滂沱,道:“吾愿散尽家中钱粮,以散民众,救济乡里。实不忍众人相戮如此啊。”
    元澈听罢只淡淡道:“太守明白就好,现下便想一想,如何着手此事吧。”说到底,政策的管控下,这些世族极尽剥削,用家中巨量的储量影响市场粮价,无疑也是剥削这些底层人民的一把利刃。虽然这些人受王氏煽动,但本土世族也有责任。
    只是如今局面已经至此,这些受裹挟的民众,终究还是受害最重的一方,即便是平安年代,大多也是忍辱负重过完一生。
    而这些人也最为顽强,即便经历战乱与磨难,也都在夹缝中坚韧求活。一旦给予他们一片安宁的土地,便会如雨后春草,复苏而生,成为盛世下的一片片新绿。
    但是在如今的情形下,却也暴露了民众最为凶恶的一面。群聚而起所带的戾气,以及不加思考而盲目从众的心态,足以催生出吞噬一切的破坏力,很可能将天水郡劫掠得屋无全瓦,野无粒收。
    天色渐暗,众人聚在此处多时气势也渐渐有些衰弱下来。元澈见耗得差不多了,便对冯让下令道:“你带刘太守想办法出城,出城后在离乱民三里之围设立七八个粥棚,让这些人先去吃些东西。有什么诉求,让文吏试着先去沟通。”
    先把这群人打散,以期减少聚在一起产生的恶劣影响。如果能够顺利与这些人对话,也就不难揪出那些暗自煽动的别有用心之人。
    刘庄应下,刚要随冯让离开,便听城下有人高喊:“那个太子的亲随要带着刘太守要逃!军官勾结,他们不想给我们活路!”
    元澈听罢,面色一沉。自己的亲卫和太守的样子,一个普通人那么老远都能辨识出来,这场民变的策划者,用心也足够险恶了。不过,在手段上离昭昭却差了太多。
    此时忽有侍卫禀报:“殿下,邓将军与中书已近略阳了!”
    元澈忽然脑中一醒,既然陆昭带了邓钧来,看来是不想善了了。“冯让,把你的配剑给刘太守。”元澈笑了笑,陆昭想玩一场大的,他又怎能不奉陪,“血亲复仇,自古有之,刘太守可自便。”
    第163章 生民
    民众节节逼近, 不乏对宿卫拳脚相向,或用手中的农具攻击。同时,这些维持警戒的宿卫在受伤流血之后, 也是极为恐慌,已有将领拔刀示威:“尔等再越雷池, 杀之无赦, 速速后退!”
    民众忽见白刃,更是惊惧不安,心中亦不乏赴死的悲戚, 将往日委屈,尽数道出:“战乱连年, 我等饥馑一冬,上交粮草以资军用, 就连太子也是受我等乡民之惠,为何频频剥削, 还要刀剑相向!”
    此言一落,众人更加愤慨, 人流涌向前, 已近突破栅栏。此时,那些藏在乱民中的王门子弟也有些慌乱,一旦这些人失去控制引发人命, 那么整件事情的定性便会完全不同。届时各方都有足够的理由,将为乱者绞杀。这种聚众请愿虽然要激起情绪,但若情绪过于失控, 反倒会被一力打压而顿时消散, 挨不到达到诉求那一天。
    “大家莫要冲动,我等乃是良民, 不能做为乱叛逆之事啊。”理智的声音刚一响起,便如大海沉沙一般消失不见。此时最前方的人已绷不住冲击的压力,跌倒在地,还未来得及爬起便已被后面的人相继践踏。一时间,哀嚎声,求救声,以及失去理智盲目栽赃宿卫杀人的声音,不绝于野。
    舆论的野蛮生长,终于与愤怒的乌合之众一并燃烧,化作熔岩,粉碎栅栏,开始冲击最后一道城门。
    王泽居于署衙内,听闻城外忽然涌起一波喊叫声声,心中一沉,蓦然从席中起身。开弓没有回头箭,撺掇乡民闹事的时候,他是打定主意要借由这些民众向太子施压。现下,韦钟离已然前去和太子交涉。然而一旦难以控制住这些乡民,情绪过低抑或过激,都不能达成诉求。退缩意味着息声无果,而过激则意味着血腥镇压,同样也意味着交涉的结束。
    王泽本是行伍出身,与同族子弟走的不是一个路子,对于这些清流文人的做派多少有些看不惯。他披甲走出官署,在一众同僚的陪同下,准备前往城门直接与太子挑明。让汉中王氏族人出任中书令,并在尚书也安置两名人选,时局已经至此,还有什么好顾及的。若太子仍然强硬,那他也不惜动用城外守备力量与官署内安插的底细,直接控制略阳。
    这些陇右世家就算想要有所援手,论出兵速度,可能还不及汉中来的快。况且略阳守城最易,他以两千余人占领此地,说不定还能从东汉故事效仿先贤,一举成名。
    “王泽獠奴!”
    王泽于街上疾行,却不料迎头便见刘庄携剑汹汹而来。刘庄身后不乏仆从部曲,数量虽不过十几人,但因刘豫新死,气势不弱。
    王泽先是一怔,随后便意识到刘庄要做什么,忙不迭地后退了几步。原本围在他周围的僚属以及宿卫却也忽然散开。跟随王泽的人中虽有汉中死士,但也不乏家在天水郡的人。涉及到乡土人情,这些人即便在王泽处得以见幸,却仍害怕刘家事后报复,因此大多也都躲避开来。
    王泽见势不妙,命随从死士向前拦住,却仍不免节节败退。刘庄且攻且追,王泽仓皇间只好逃至城墙上的一栋碉楼中,从内部堵上门,暂作喘息。碉楼可望城外,此时在城外待命的汉中军队赶来,见王泽有难,先令众人射箭于城墙上,逼退刘庄。
    “快取绳索,用弓箭射上来!”
    王泽颇有急智,城下众将也迅速领悟,军中不乏善射且臂力惊人者,片刻之后便有一名壮士取了一把八石拓弓,箭缚绳索。待王泽等人后退至一安全距离后,一发射至碉楼的木栅板上。
    略阳城墙虽高,但此时涉及性命,王泽也算能豁得出去,在几人的护卫下,匆匆顺着绳索下到城外。待喘息片刻之后,翻身上马,正准备敛兵先行归营,却忽见前方已被持矛甲士重重围堵住。
    邓钧从阵列中走出,冷笑一声:“王使君意欲何为啊?”
    此时城门处忽然传出了一声凄厉的咆哮。
    被这些民众逼至城门的宿卫们因受到巨大的挤压,已有人窒息而亡。城门凹陷,宿卫退至的地方是在城墙弓箭手的射程盲区,元澈和冯让有心相救,却也只能引弓射箭试图逼退这些人。城门外的其余宿卫也无法忍受,不得不挥剑反抗。
    “停止冲城,伏地不杀。”冯让与众将向城外的民众发出最后的警告,然而仍有人继续冲撞城门,其中不乏用铁质农具对门栓加以破坏,可见警告并未起效。
    “殿下,何故屠杀良民啊。”韦钟离赶到时见到眼前的一幕,不由得震惊质问。
    元澈看都没有看他,直接向守军下达命令:“射杀前排那些冲撞最厉害的。”箭雨应声而落,守卫的弓箭手箭术极其精准,除却最前排那些鼓噪激愤的暴民被射中肩腿,其余人暂时毫发无伤。
    人性之恶已然催生,在人群的聚集下,便如过境蝗虫,啃食着目之所及的一切事物。过于容忍而不用杀伐,只会纵容这些人为恶。
    韦钟离仍不罢休,跪求元澈道:“这些乡民皆为地方所害,并非……”话音未落,疾风骤起,一柄环首刀应声斩来,眨眼间,韦钟离的人头已然落地。
    局势已失控至此,此时再挑战主将的威严,无疑是要将事情推向更不可控的方向。元澈深恨王泽这些人,韦钟离更是伪善,词词句句看似为民发声,实则是在煽动民众奋死反抗,并将他们推入死地。
    届时自己就不得不将暴民清杀,威望大损倒是小事,留下的无穷隐患以至此地难安才是大事。一旦人口的大量缺失,天水郡想要再度恢复元气少说也数十年。而一个空虚疲敝的天水郡,对于汉中郡的北向挺近,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元澈将环首刀交还给身边的宿卫:“再有阵前惑军,不从军令者,立斩。”
    第二轮威慑的箭雨自城上飞射而下,鲜血飞溅,饶是战乱时期苟活的乡民,面对自己的邻里亲人横死在眼前,也一时震惊。死亡的恐惧在人群中悄然蔓延,已有些人情绪彻底崩溃,歇斯底里地呐喊并向回逃窜。
    人流翻涌,如泥浆裹挟着沙石瓦砾,乱木沉枝,幸者随波逐流而浮其上,不幸者被埋于万念俱灰之下,再也不见天日。
    不远处的山丘,陆昭望着那些疯狂扭曲的面孔,被箭矢穿过血肉横飞的躯体,那些曾经或安忍、或卑微的目光,最终在煽动者的别有用心以及愚不可及的操作中,化为了黄泉敝鬼,九原恶刹。陆昭闭目叹息,她终究是来晚了。
    此时已不能再作仁慈之态,如果不能给这些暴民足够的狠色,数万民众一旦突破城门,扩散开来,城内即便有再多宿卫也无法抗衡。
    天低近水,云动移山,百辟刀的寒锋直指天心,便如有清光自苍穹落下。刀身上的银澜随光浮动,锋脊将玉面一折为半,半面的尘静雪明观音相,半面的太白入月修罗骨,唯有刀身所映微睁凤目,不注一丝情感,无关半分善恶,冷冷俯瞰着伶伶众生。
    “众将列队,突刺冲阵。”
    军中本多吴国旧将,听到曾经的少主吩咐,便将长槊架起,作角形阵,待张牧初再发军号,便撒缰纵马,自长坡而下,冲向城门处的人群。
    高丘之势,长坡之距,足以将战马的速度飚至最大,尖锐的槊锋自骑阵最前端沿城墙外侧防线划过,仍在冲击城墙的暴民或被槊锋挑起,或被具甲的战马冲翻,但大部分人还是在混乱中向外逃散,躲避过了冲阵。而黄土原野上,一道鲜红分割线,将生者与死尸隔绝开来。面对尚有血水流淌的残躯,原本的戾气已随马蹄践踏的尘埃落下,余者只有面对死亡时深深的恐惧。
    陆昭被护于骑阵正中,身旁护卫手持节杖,待一轮冲阵过后,陆昭再举佩刀,遥指城楼台鼓。元澈立即会意,喝令道:“击鼓一巡后,未退于百步之外者,杀无赦。”
    随着击鼓之声,大部分民众匆匆退到了较远的地方。
    “中书。”小民们看到眼前之人,心中尚还残存的一丝希望顿时燃起。早先陆昭申请军功授田之策,有不少曾经的军户落籍为民,不必再世世代代劳服兵役,因此也都寄往眼前人能够替自己发声。但如今这些人扪心自问,陆昭的声名也是经由自己之口而殒,如今已是执刃前来,若再请求也是令人羞愧难当。
    “中书……请中书为我等上言……”
    陆昭刀锋如令,那些再度跨越警戒线冲向她的民众便被周围士兵用马槊据倒在地,试图冲破围阵的更被当即斩杀。陆昭双唇紧抿,并非她残忍杀生,如今时局若仍宽待这些民众,日后便无余地为他们上言求情。
    况且事出有因并不能成为聚众作乱杀害宿卫的理由。此时,杀掉激进者,保全被裹挟的大多数,是她必须要做的选择。
    她太清楚城墙内外那些世家大族打的什么主意,此事平息后这些民众论罪以处,剥夺良籍,最后在世家手中辗转腾挪,必然会再度被划进荫户之中。而大战前夕,太子或许宽仁,但面对舆论和行台的压力,最终的政策只会与世家妥协,绝不可能论小民无辜。这个世道,法不责众当然有,却永远与小民无关。
    情绪激荡的民众渐渐退息,散至陆昭所划的警戒线之外,终于不再有闹事之意。陆昭与张牧初等归于城下,下马跪拜道:“臣领兵来迟,幸不辱命。”
    元澈站在城上,环视了周围瞠目咋舌的众人,面容肃穆,沉声道:“尔等如今当知,金刚怒目,菩萨低眉,俱是大慈悲。”
    第164章 世间
    数万民众徐徐退至城门外, 继而城门大开,元澈与一众人行至城外。
    彭通先前便已派人逃出城区各自联络乡里,此时大批的物资正运往略阳。同时刘庄亦命人从自家田庄取出储粮, 率先解决这些民众的饭食问题,只是惧于太子盛怒, 到了现在仍不敢露面。
    魏钰庭等则组织略阳属官将城门外的尸首移入城中妥善安放, 并通知各乡,让乡人前往领任,记录姓名。银钱上, 按阵亡标准抚恤,并派人护送回乡。
    “中书与众将军请起。”元澈亲手将陆昭扶起。彭通等人也都前来, 亲自扶起那些将领,心中虽思绪万分, 嘴上却不吝赞赏之语。
    元澈本想在众人前为陆昭盛言战功,但见陆昭脸色着实不好, 心中也是不忍,干脆按下不表。只是身后那个薛氏幕僚忽然开口道:“中书身为女子, 竟如此狠戾果决, 难怪可任高位,青云直上,远煞我等。旁的不说, 中书亲自掠阵,斩民之首犹如禽兽,成功于血肉之上, 我等便是望尘莫及。”
    陆昭神色阴冷, 漠然地看了对方一眼:“这位是?”
    王泽随员仍有一些留在了城中,旋即解释道:“这位是征南将军帐下司马, 河东薛芹。”
    得知此人身份,陆昭也多少明白为什么这个人上赶着来自己这里找死,冷笑了一声:“上有太子殿下神归睿算,下赖骁勇众将用命当敌,某不敢夸功。你若真心仰慕,某也愿倾囊相授,下次你家主上行事,至少不会酿成今日之变而慌不择路。”
    “今日之事,尔敢污谤征南将军……”薛芹目眦尽裂。
    陆昭挑了挑眉:“我只说你主上行事,也未说何事,薛司马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