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皎皎 po全文阅读

第121章

      而且说来也巧,他想买庄子的时候,正巧碰上一户人家急卖,价钱倒是比市价便宜不了多少。但是在河州这样的地方,好庄子早就已经有人了。若是现在想买,最多就是能买到一些零散的田地。哪怕是许多坐地户,也是买了田地之后,一点点和左近的人家置换,经历了不知道多少年,才形成现在的规模。林乐在河州经营了那么些年,庄子也就是两个,地方还不大。当然,他手下的兄弟们都是水匪出身,这边江河之上的水岛通常也能开垦出一些田地来。打从他们当了义军之后,这部分田地也归入到了后来从良水匪名下。
    林淡在河州的庄子足有一百八十亩,用来开多少个书院都够了。剩下的田地为了书院,势必会做出一些牺牲,但是也绝对不需要那么多地方。在罗掌柜看来,田肯定还是要种的。
    林淡听到罗掌柜的提议,不由得想到当初在北凉推广新法种田的事情,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他说到底还是商人的思维,家里面虽然都是读书人,奈何他自己是一身铜臭,到底怎么样,他也不敢当场拍板决定,就怕读书人来一句“有辱斯文”,让他一件好事变成坏事。
    不过家里面一有白正清,二有胡澈,三有余道长,哪怕应道长不在,也足够有人商量。
    三个人白天不是有公事就是有交际,不过晚上基本上都在家。他们现在都很少在外用餐,胃口全都被家里的厨子给养叼了,哪怕出门会友,也会习惯性提上自家的点心,偶尔在外吃上一顿,回来满口的不习惯。
    是以,林淡要商量事情,不需要特意约时间,吃过晚饭之后就行。
    三个人听林淡说完构想,胡澈猛地一把用力握住林淡的手,不过余道长暂且不说,白正清到底是长辈,而且这件事情是借着他的名头来的,怎么都得白正清做决定才行。
    “另外弄两个院子教医药和农事?”白正清沉吟不语,眉头越发皱紧,看得林淡跟着紧张起来,“只是医药和农事?”
    “嗯?”林淡一愣。
    胡澈却是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若是如此,其实不妨士农工商各开一院。农为国之本,此次学生在北凉推广的新法种田,其实在南方早已有人使用,但是直到现在,在南方也未曾普及。这些方法固然是农人使用,若是官员掌握了,加以推广运用,于国于民更加有利。在农事上如此,在其它方面,想来也有共通之处。”
    白正清听到他这么说,才终于露出一个赞赏的笑脸:“阿妮说得不错。”又转头对林淡说道,“蛋蛋,在格局上你还太小,眼界要放宽一些。”
    “是,学生受教了。”林淡正色。他不该揣度读书人的度量。哪怕他是商人,其实根据他做买卖的经验,其实也同样可以利国利民,这其中同样也有学问。如果将来有官员在这方面有所建树,能让一地甚至是更多的百姓富裕,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
    师徒三人大体商量决定,余道长这才慢慢提出自己的意见:“既然要教医药,不如开辟出一些田地,用来种植草药……”
    其实很多草药并不是特别难得的东西,甚至于有一些直接就和野草差不多,也不是难以种植,用来治疗一些常见的病症也非常有效。时下看病昂贵,多半是花费在抓药上面。
    余道长其实有这个想法已经挺久了,不过在以前都是放在脑子里一直模模糊糊的。直到这一次林淡挑起话题,他才觉得其实直接弄一个药园也挺好的:“在北凉的时候,应道长弄出的治疗冻疮的新方子就很好。其实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思路,把药草的钱降下来。能不能尽量用种植,代替去山林里面采药?或者用一些其它常见的药材,来代替一些名贵药材?”
    “余道长言之有理。譬如工……工学院,是不是可以研究新型的农具?”胡澈用眼神询问其余人的想法,其他人对工学院的称呼表示肯定,于是他就接着说了下去,“医学院也可以让农学院的人一起研究种植草药……嗯,有些药材是动物,也需要农学院的人一起饲养。如果有禽畜生病,医学院方面也可以研究治疗。除却民生之外,其实还能有一些其它方面的运用,譬如战马……”顺便招了招手,让下人拿来纸笔,慢慢在纸上记录起来,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白正清打断:“军事方面的事情,咱们不适合参与。阿妮你有想法,稍后整理出来写成折子递上去。不过兹事体大,而且如今国库空虚,恐怕推行不易。”
    “是学生想远了,谢先生提醒。”胡澈扯回自己的思路。他们现在说得是热火朝天,就连什么都不懂的蔡大头都听得两眼放光,但是他们自己要推行这个前所未有的书院恐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不是有林金蛋在,他们就算是有想法,那也不过是个想法罢了。一样现成的东西要改良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研制出一样新东西出来要多难?钱丢下去根本就听不到声响。
    林金蛋一直不吭声,听着三个人热烈讨论,觉得自己的眼界格局都提高开拓了,整个人简直得到了脱胎换骨的升华,胡澈问他的时候,他根本就没反应过来:“啊?”这事情虽然是他提出来的,不过现在根本就没他什么事情了,反正他只要出钱就对了。这个最简单。
    胡澈不得不再问了一遍:“要建这么一所书院出来,得花多少钱?”
    “唔?”林金蛋呆了呆,然后粗粗算了算,“这个没底。买地的钱和房舍什么的,现在有灰泥倒是便宜了很多,大概万两银子能摆平。”
    “嘶——”三个人倒抽一口气。一万两白银,还只是一个空壳子!朝廷一年的税收才多少钱?几个不赚钱(白正清),或者觉得自己还算是有钱(余道长和胡澈)的家伙,纷纷心虚地低下头。
    作为被相公养着的阿妮媳妇低头,看看手上不知不觉写了一大堆的纸张,有些舍不得,但还是觉得这件事情不切实际,干脆放弃的好。
    林金蛋的计算还没有停下来:“按照咱们一开始拟好的章程,每年给先生的俸禄、学子的助学金、屋舍家什的维护添置费用、然后还有笔墨纸砚的消耗等等,七七八八算下来大概五六千两银子总要的吧?还有研究……这个就不好说了。唔,要不也加上去算满一万两。”他低头默默算了算,每年一万两的数目,对他来说也不算是小钱了。不过这些钱也不需要完全自己出啊,还有书院如果运转正常的话,他其实可以找出不少赚钱的地方。前期投资肯定大,但是后期做到收支平衡应该不算难。
    三个刚才激动得脸色红润,这会儿直接就变白了。开一个书院就是一万两,要运作下去,每年都要一万两。这哪里是办好事,这根本就是他们合伙挖坑把自己给埋了啊!
    白正清觉得自己这个内定的山长有点扛不住了:“要不咱们还是先缓……”
    林淡还一心沉在怎么用书院赚钱上面,想着想着直接就自言自语说了起来:“医学院的医馆还是要开,种草药还可以开药堂;工学院不仅可以研究新东西,还可以帮忙加工和维修器具;农学院种植的粮食蔬菜,养殖的禽蛋肉类,对外卖也好自己吃也可以;商学院……商学院可以帮其他学院的同窗贩卖货物或者拉生意,或者直接在学院内开个院子低价租给学生作为买卖的集市,庄子在郊外,一些日常用品购置不易;书院的话……好像只能抄书了啊。”
    胡·读书人·阿妮媳妇表示不服:“读书人还能帮人写信读信、写春联、作画!”
    余·读书人·道长表示不服:“读书人还能帮人点穴堪舆,阴宅阳宅,修墓修园子都不是问题!我还会找井眼!”
    白·读书人·正清表示:“……蛋蛋,这些可以放在商学院讲学。无论哪行哪业,首先需要做到的都是自食其力。”白山长说话不是很有力,靠着学生养着的先生觉得十分心虚。
    “是。”
    桌上的餐盘早就被清理了下去,下人们过来点上灯,过了几个时辰又来换蜡烛,带着熬不住困意的蔡大头去睡觉。几个主人家却始终没有挪地方的意思,一直讨论到了天亮。
    直到有人来提醒胡澈还要上衙门办公,几个人才恍然惊觉熬了一个晚上。白正清年纪到底在这里,这会儿精神头过了,就觉得有些晕,草草梳洗过后,就睡了个人事不知。林淡和余道长都是功夫不错的人,难得熬夜倒也没觉得什么。
    胡澈年轻力壮,熬了一夜跟没事人一样,照旧神采奕奕地去了衙门,然后被王知府叫了去。
    王知府捻着小胡子微微一笑:“听说胡大人刚来河州,就有大动作啊?”
    胡澈同样笑眯眯地应对:“王大人哪儿听说的?下官哪里有什么大动作。这河州的路,下官都还不知道该怎么走呢。”
    “哦?那本官听说胡大人要开书院,是别人乱传的?”王知府哪里会放过他。人和人看不顺眼,根本就不需要理由。偏偏这个胡澈打从上任以来,就跟泥鳅一样滑不留手。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都滴水不漏,让他抓不到把柄。现在好不容易有那么一个大纰漏,或者说是大馅饼摆在面前,他岂能放过?
    开办书院当然是好事,可是区区一个胡澈何德何能开书院?而且竟然连商量都不和他商量,显然是要把他剔除在外,既然不能一起分着吃饼,那他何必给胡澈面子?
    胡澈表情一点都不变:“不过是几句家常话,难道有人传出去了?”
    王知府听他不否认,就想着乘胜追击,却听胡澈继续说道。
    “家师有暇。下官本想着给家师找点事情打发打发时间,可是算了算银钱,才发现开办一个书院所费甚巨,恐怕还要作罢。”
    王知府万万没想到胡澈竟然会哭穷!吏部侍郎家的三少爷,还和吏部尚书家的嫡长孙成亲的胡澈,竟然会哭穷!
    咦?林大郎久病缠身,医药不断,而且散财童子的名声不小,虽然两个人成亲的时候,两家都给了不少钱财,现在拿不出一个书院的钱,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这件事情要把胡澈完全抛开又不可能,毕竟白正清是胡澈和林淡的先生,不是他的先生……嗯,还是要分这个狐狸一口饼吃。
    王知府想定,再开口的时候口气倒是和缓了一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胡大人有今日的成就,白先生教导有加。白先生一生所学,本官也是仰慕非常。若是白先生能在河州开设书院出任山长,本官也能有机会向白先生请教。”
    胡澈自然是表示随时欢迎王知府到家里来做客。
    两个人又是一番推来敬去,过了一盏茶时间,王知府才说道:“白先生既然有意出任山长,本官也不能不表示。”他招手叫来下人,“此处有白银千两,权作给白先生润笔之用。”
    胡澈自然是一番推辞,最后“无奈”收下。
    “胡大人也无需如此。河州有志之士众多,听闻此事都十分心喜,想来本官这些不过是抛砖引玉。”
    王知府笑眯眯地送走了胡澈。
    胡澈也不用王知府的下人,自己一个人把沉甸甸的银子抬走了。
    王知府和那些下人的脸都拧了。这家伙是文科状元没错吧?不算箱子的分量,那也是足足的一千两啊!他们几个人抬还觉得沉呢,他怎么就一只手夹着就走了!
    胡澈没管他们,自己抬着银子轻轻进屋,清点之后贴上封条,表情有些奇异。
    暖手捂不知道从哪儿蹦跶过来,扒在箱子上。
    胡澈摸了摸软滑的兔毛,轻声说道:“开书院的钱,好像不用自己掏了。”
    暖手捂不知道胡澈的意思,大概是察觉到他心情不错,扒着他的腿求摸求抱求零食。
    胡澈一一满足了自家兔子,最后和兔子切磋一场。
    兔子心满意足,往不知道什么时候挖的洞里面一钻,不见了影子。
    白正清一觉醒来,刚走出内室,就看到外间放了好几个箱子,外加一个蔡大头。白先生平时对两个学生有时候还算严厉,对徒孙那是哪儿哪儿都喜欢,立刻就快走了两步:“大头啊,今天的大字都写完了?怎么在师公这儿啊?”
    蔡大头直接坐在箱子上面在看书,看到白正清出来,赶紧把书放到一边,跳下箱子说道:“师公,大头的功课都做完了。大先生让大头看箱子呢!”
    “哦。这什么箱子啊?”白正清随口一问。
    他其实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他两个学生虽然真的是看着脑子收的,但是两家人都家境富裕,对他这个先生那是特别大方。林淡持家之后,那更是好的没底。算算时间,现在也快换季了,他看着这些箱子不像是放衣服的,估摸着应该是换季的东西。
    富家子弟讲究特别多。在北凉的时候,那是条件所限没办法折腾。现在河州,那换季可就是大动静了。衣服什么的要重新做还是小事,其它诸如餐具茶具摆设等等都要重新换过。
    这些自然有下人稍后会整理,完全不需要他操心。
    蔡大头把夹在书里面的清单,往白正清手上一递:“是银子。大先生说都是给师公哒!”
    作者有话要说:  蛋蛋(☆▽☆):哟西,书院就叫白蛋!
    胡扯(☆▽☆):错,应该叫白扯!
    白先生(╯‵□′)╯︵┻━┻:泥萌扯蛋去!
    第177章 盾牌
    白正清听小徒孙说是银子,第一反应是给他钱做什么?
    要知道他现在吃穿住用全都是林淡打理妥当,就连出门的荷包都有人专门整理好,里面零钱金叶子应有尽有,也有可以给晚辈见面礼的各种小物件。
    然后他看清楚了清单上的内容。一个个名字,以及一个个数额。
    他刚看完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见胡澈抱着一个小匣子进来。
    “先生,您醒了。再过一个时辰就要用饭了,大头去厨房看看有没有什么软和的点心,让人送一点过来。”胡澈一边把匣子放在桌上,一边打发走自己学生。
    “嗯。”蔡大头两腿一晃,哒哒哒跑出去。
    胡澈在清单上添了一笔:“东坞刘家,送来一百两金子。”他点了点清单上的数字,“先生你睡了一觉就已经有六千两银子了。今天送来的还是府城里的几家,过两天外面听到了风声,应该还会有人再送来。我去看看蛋蛋醒了没,咱们的书院应该可以再完善完善。现在的庄子全部用来盖书院太浪费了,毕竟那么多良田。我再去找找,有没有合适的地方。”
    白先生看着自己的学生哒哒哒跑了出去,又看到自己的徒孙带着一个下人哒哒哒跑进来,觉得自己还没睡醒。
    他睡一觉就有六千两了,要不他再去睡一觉?
    书院到现在,已经不是他们一家人的事情了。对于这样的进展,林淡倒是不意外:“这还是大头呢。其他一些人还没出手。”
    “嗯?”其他人不解地看着林淡,等他解释。
    蔡大头双手一捧脑袋,又放下来,在榻上靠着暖手捂尽量正襟危坐:“那个不是大头啊。”
    林淡一愣,反应过来此大头和彼大头,轻笑两声,摸了摸蔡大头的脑袋,才继续说明:“还有商人们也会闻风而动。”
    商人有钱,但是地位着实不高。他们在有了不菲的家资之后,大部分会想尽办法攀附权贵,一来是为了找个后台能够让自己的生意更加稳固,二来也是要提升自己的地位。譬如林淡的同窗蔡聪,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蔡家是自己出了个读书种子。另外有一些商人,也会资助一些窘迫的读书人,甚至会将家中的姑娘嫁给这些读书人。不过能够在科举这么一条路上直接走上仕途的到底是极少数,一朝发达之后翻脸不认人的读书人也不在少数,商人们的投资还是打水漂的居多。
    但是直接把钱花在书院上就不一样了。一来书院有名师,学生们成才的几率要高一些;二来书院的生源也多,撇开生源还有先生在。能够在书院当先生的,本身的资源就足够商人们眼热。
    就拿林淡来说,他上辈子认识的狐朋狗友不少,但是能和他一起干正经事的,几乎一个都没有。这辈子他几乎都没在书院上过课,仗着自家大哥打下的交情,他认识的几个同窗,撇开董师之外,个个都能当得起良师益友四个字。他和书院的先生们也关系良好,他们对他的帮助也不算少。
    这些读书人的能量并不在于他们能拿得出多少钱,关键时刻他们能帮着说上一两句话,比什么都有用。若是他们能写一封信,帮着引荐一些人,那就更加不得了。
    虽然这些对于林淡来说并不那么需要,但是对于商人来说,却是几乎盼都盼不来的好事情。
    “这样的话,书院用的文房用具、四季衣服被褥应该都有着落了。”林淡胸有成竹,“反正书院给学生们提供的用品,只需要够基本的那些就行,剩下的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若是狠一点,其实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赚取在书院内的开销;但是农工商三个学院的学生另说,书院的学生如果也这么办,恐怕于先生的名头不太好。
    世上如自家先生这样豁达开明的大家是少数,还是腐儒穷酸更多一些。
    为着眼下这么一件大事,白正清和余道长也都开始据守书房,不断讨论书院的建设和相关内容。
    胡澈则是几乎走遍了州府附近,寻找合适的建造书院的地方。
    林淡反倒是最清闲的一个,在家里教教学生功课,和京城往来书信,了解一些各方面的筹备工作。具体的事情,他手下的人都已经培养了出来,根本就不需要他亲力亲为。
    京城的林胡两家却被他们这样的大动作,给搞得差点懵了。
    建书院就不是一件小事,但是建这么一个前所未有的书院,钱财的投入反倒成了最微末的东西,世人的评判都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让士农工商共聚一堂读书?简直……
    林永长摸摸老虎皮,叹息:“老夫老了啊。”年轻人就是敢想敢做。